家的味道 - 晨思思


味觉,是打开乡愁的钥匙——我想,这句话应该没有人会反驳吧?

从小到大,我就是个标准的吃货。不论是甜的、咸的、辣的、酸的,我都乐于尝试。家里的人甚至笑说,我对食物的热诚比对功课还高。连算命先生都说,我的命盘里自带“食神格”,注定一辈子与美食有不解之缘。也因此,每当家里有什么好吃的,大家总会特别留一份给我,好像不让我吃上一口,就缺了点什么。

有人曾说过一句话,很有道理:“你出国后,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国家。”

十八岁那年,我选择离开熟悉的家乡,踏上留学之路。当时的我自认为独立,有能力适应任何环境。目的地是一座被誉为“宜居城市”的地方,气候宜人,生活便利,更是旅游指南里必定出现的“美食天堂”。这里的餐厅星罗棋布,无论是精致的正餐、诱人的甜点,还是特色饮料,都获得无数游客的赞美。起初我也满怀期待,但没想到,真正生活下来后,这些食物却怎么也吃不惯。

我开始无比想念家乡的味道。想念早餐桌上的辣酱配椰浆饭,想念夜市里香气四溢的炒粿条,还有那碗热腾腾、鲜香扑鼻的福建面。这些食物里不仅有味道,更藏着熟悉的烟火气与家的记忆。可惜的是,这里再怎么努力复制,都缺少了那份灵魂。偶尔我会特地跑到新马餐厅,想用一顿饭安慰自己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像隔着一层雾,再也摸不着最初的真实。

久而久之,这份缺憾在心里逐渐放大。我开始感到郁郁寡欢,甚至对自己最热爱的美食也失去了兴趣。尤其是在节日来临时,那种孤单更是无处可逃。更不幸的是,疫情爆发,航班停摆,我被迫整整两年无法回家过年。电视上虽然播放着熟悉的节目,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。那一刻我才明白,快乐不是因为节目本身,而是因为身边围绕着家人。热热闹闹的谈笑声、饭桌上此起彼落的吆喝,才是年味的灵魂。相比之下,异国冬夜里呼啸的冷风,更衬托出我内心的孤寂。

或许,真正能填补这份空缺的,只有那一碗熟悉的味道,以及家人齐聚时的笑声吧。

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,隔壁的学姐敲响了房门。她刚从新加坡实习回来,手里提着一罐加央酱,笑着说要送给我。那一瞬间,我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。虽然只是一小罐酱料,却盛满了浓浓的乡愁。

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,把酱料抹在刚买的面包上。当我咬下第一口的那一刻,眼泪不受控制地滑落。那是熟悉的味道——家的味道。闭上眼,我彷彿又回到家里的餐桌,看见妈妈忙碌的身影,听见家人互相打趣的笑声。那一刻,漂泊在外的孤单,好像突然有了出口。

我由衷地感谢学姐。对她来说,或许只是举手之劳;但对我而言,却是冬天里最温柔的救赎。那一年,窗外正下着大雪,城市被冷冽的白霜覆盖,但因为这一份小小的温暖,我的心比任何时候都还要炽热。

#狮城伴手礼 #新加坡手信 #YnL #双虾标青草油